大现代农业集团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集团以“走绿色道路,创生态文明”为经营理念,致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集团以蔬果类生鲜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为产业核心,从种子、有机肥农业生产资料开发到农产品种植加工,再到连锁专卖、单位配送、市场批发和出口外销“四位一体”的现代农产品营销网络,构建形成上下游环节一体化、综合配套集群化的现代农业产业链。
一、简介
集团在中国15个省(市、区)建立起40多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利用不同经纬度气候分布特征,最大限度规避自然灾害风险,最大限度开发农作物种质资 源效益,主营蔬菜品种基本实现周年化、大批量均衡供应。出口贸易比例占集团营业额 30-40%。2000年12月,超大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2010年6月,据世界权威品牌评价机构评估,“超大”品牌价值达96.38亿元。
二、企业规模
2011年第八届世界品牌大会权威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显示,“超大”品牌价值122.6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6.24亿元,排名第82位。
三、业务内容
战略研究所
超大现代农业战略研究所是经福建省科技厅批准成立,隶属于福州超大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下辖新闻中心、设计中心、资讯中心、影视中心和产业研究室等5大职能部门。主要承担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决策建议任务,负责收集、整理、筛选重要综合信息、动态,编辑《决策参考》、《资讯报告》、《绿色时代》(中英文版)和《朝言》期刊,为公司战略决策及企业文化建设服务。
战略研究所拥有一支年轻化、知识化的学习型研究队伍,依托聚集国内外著名专家的超大现代农业智囊团,在促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及企业跨越式发展等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研究所发起和组织的“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成为中国农业行业第一个综合性协会;研究所承担的《超大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课题,荣获2003年度全国“新时期三农问题实践经验与理论创新”征文活动一等奖,受到中国政府领导人和学术界和业内高层人士的重视和高度评价。
战略研究所还与国内外政府机构、学术界和实业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曾先后承担了“中国农业财富论坛”、“福建省农业企业海外上市融资研讨会”、首次“海峡两岸农产品对接研讨会”、“首届台湾优质农产拌手礼评选”等重大活动项目,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战略研究所将继续保持并发展同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谨向国内外所有关心和支持福建超大现代农业战略研究所工作的机构和人士致意。
科技研究所
生物工程研发中心
开展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以基因资源、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为重点发展领域,从事生物高新技术的研究、中试、开发工作,运用高科技检测手段,实现农产品检测的快速、精准。2003年承担国家863项目“生物芯片—飞行质谱技术在农残检测上的应用”。
有机肥料研发中心
从事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研究和肥料新产品的开发,先后承担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福建省部分农作物绿色有机栽培模式》、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超大”生物有机肥的产业化示范和推广》,中心与福建农林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机构保持密切的合作。
农药研发中心
从事农作物绿色栽培的高效、安全新农药的研制、农药剂型的研制与加工及新农药毒理的研究,开展新农药的生物活性、有效成分、消解与残留特性的分析检测。本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合作承担2项国家863项目:“环境友好型玉米、大豆和BT棉花专用调节剂新产品研制与示范”、“新型真菌农药创制与发酵工程技术研究”
微生物研发中心
从事微生物肥料研发、生物有机肥功能菌的培养、筛选和发酵技术研究,在有机肥发酵、除臭方面已取得突破。中心现有专业研究人员多名,拥有一整套较完整的微生物仪器设备。 1998年11月,由微生物研发中心主持的《超大微生物有机肥的研制和应用》通过了福建省科委主持的技术鉴定。省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其总体水平国内领先,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种业研发中心
开展果树、蔬菜优良新品种的选育,经过几年的研究成功选育和筛选了上百种具有区域种质优势的名特优果蔬品种,与韩国合作开发的黄心大白菜,由于其产量高,色泽、口感好,被誉为第二代的大白菜。目前,与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从事柑桔优良品种选育、西甜瓜优良品种的选育、青贮玉米和甜玉米新品种的选育等研究。中心先后承担《无公害优质两系杂交稻产业化示范工程》、《水稻抛秧优质绿色轻型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和《超大绿色果蔬产业基地建设》等科技项目。其中,《绿色稻米产业化示范工程》已于2003年4月通过省科技厅主持的技术鉴定,居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领先。
食品研发中心
从事农产品保鲜、加工工艺创新技术研究及农产品深加工产品研发,承担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红心地瓜干产业化开发》和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红心地瓜绿色栽培及加工产业链创新技术研究与规模开发》,在地瓜干4项创新工艺和臭氧技术应用于农产品保鲜领域均获得成功。申报了4项国家专利技术。
畜产品研发中心
引进世界最优秀波尔山羊、比利时“斯格”配套系种猪,以及准备引进国外荷斯坦奶牛种牛等,在营养、杂交育种、扩繁与生物技术等领域开展研究。承担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优质肉用羊集约化生产及加工技术开发》和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波尔山羊基地建设及繁殖推广研究》,在布尔山羊适应性研究、胚胎移植、杂交改良地方山羊等方面取得成效,有的子课题已通过结题验收。出版专著《波尔山羊实用养殖繁殖技术》和《波尔山羊科学饲养技术手册》。
数字农业研发中心
开展农业的智能化控制技术,远程诊断专家系统,集成虚拟栽培技术,蔬果采后的自动化控制等数字化农业的研究。开发了“远程作物专家系统”,该系统包括绿色农业信息系统、农药信息咨询系统、远程病虫害诊断、病虫害发生预警系统、作物栽培指导和农资服务系统。
质检中心
质检中心现有飞行质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谱仪等仪器设备,承担土壤肥料和植物成分分析、农产品品质分析、农残检测等。
科研部
跟踪国内外产品、科研信息动态,承担项目调研、论证、申报,开展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使科技项目按照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思路运行。目前已组织申报、实施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十多项,自研项目多项。
综合技术部
从事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管理、集团质量标准体系建立,肥料、农药、种畜登记和生产许可证的申报管理,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
超大(黄山)高科技试验农场与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
超大集团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组建的“博士工作站”设在园区内。拥有从以色列引进、占地面积达15亩的智能温室,以及组织培养实验室等,可开展品种筛选试验、农药、肥料试验、无土栽培技术以及组织培养技术研究。黄山高科技试验农场还是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建有名贵百花园、生态名果园、食用菌标本园、绿色科普走廊等,每年接待众多中小学生和市民,是展示现代化农业以及绿色生态产业的窗口。已征地130多亩,扩建为功能较齐全的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
超大作物研究中心
超大作物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是集聚超大和中国农业大学人才、技术、项目和资本要素的科技创新载体。 主要职能:推进校企人才、技术与产业的对接与联合,合作开展高效作物生产技术研究,围绕蔬菜品种研发、农作物农药残留控制、果蔬产后加工技术等事关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性领域展开研发工作,解决企业农业生产技术难题,同时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共同探索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超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超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03年12月由国家人事部批准成立,是超大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的新平台。
主要职能:产、学、研结合,培养和引进企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农场简介
超大集团高科技农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城门镇黄山村,背靠福泉高速公路,交通便利、风景怡人,是一家融观光、教育、科研为一体的省级绿色科普教育基地。农场一期工程共投入上千万元,全套引进以色列先进农业设施,建成福建省规模最大的智能温室;引进国际先进仪器设备,组建高科技研究实验中心;并按照贴近自然、返朴归真的构思,开辟名贵百花园、生态名果园、食用菌标本园、怡然休闲区、绿色科普走廊、农趣馆、珍禽室、鱼池垂钓台、鲤鱼溪等多功能科普园区。二期工程正在筹建中,拟扩建成规模宏大的现代农业高科技生物工程园。
超大集团高科技农场风景独好。来自世界各地的上百种名菜五彩缤纷,俨然是个蔬菜"世博园";各式瓜果奇形怪状、独具匠心,令人叹为观止;300多米科普走廊图文并茂、深入浅出,详细诉说着农业发展的历史和未来;水车、石磨等传统工具,将带人们去认识昔日的文明与风采……。置身其中,不仅可以了解现代农业,揭开现代生物技术神秘的面纱,还能充分享受到都市的田园风光,体验返还大自然的乐趣,带给人们全新的感受,是学生素质教育和市民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
据统计,农场自开放以来已接待海内外游客5万多人次,其中2/3以上为青少年,他们在此尽情体验劳动乐趣,感受科技的魅力,成为最热情、最积极的参与者。许多师生观后"大开眼界、增长知识"。省市有关领导在视察时也予以高度评价,称赞是个融观光、教育、科研于一体的科普基地。
农场一年四季长青,数十种珍奇果蔬硕果累累,与小桥流水、奇花异草构成一派生机和谐景象,是体验自然、了解农业、学习科技和观光休闲的最佳选择!
智能温室
温室是从以色列引进的先进农业设施设备,面积为10400平方米。
采用无土栽培法,基质为泥炭土、珍珠岩和泡沫组成的混合物或细砂等,只起固定植株的作用。
室内气温能自动调节。设有排气扇、隔热的遮蔽屏、侧帘等系统,均能依设定的参数由电脑加以控制。
灌溉水由计算机控制系统所设定的参数定时定量进行滴灌;营养液可随灌水一起定量施入基质,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病虫害防治主要采用无土栽培,避免土壤传播病虫害;大棚设置尼龙网既可使空气流通,又可阻挡害虫的入侵,一般不施农药,使生产的蔬菜达到无公害要求。
本温室主要用于蔬菜引种试验和生产,室内轮换种植国内外新引进的网纹甜瓜、西红柿、番茄以及观赏蔬菜等名贵品种几十种。
组培研究室
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的外植体(如茎尖、根尖、侧芽、叶、叶柄、小植株等),通过无菌操作,在适宜的光照、温度、水分、营养条件下,繁殖出大量性能、特征、遗传物质与母株完全一样的苗木。它的优点是出苗整齐、繁殖快、成本低,还可以净化种苗,进行茎尖切片脱毒培养,生产无病毒的健康种苗。
本研究室已成功地对食用芦荟进行大量的组培繁殖,正在对名贵花卉、蔬菜等进行组培研究。
名贵百花园
本园种植100多种名贵花卉。有凤梨、红掌、紫罗兰等观赏性极强的热带花卉;有大花惠兰、文心兰、比利时杜鹃等名贵的温带花卉;还有60多种仙人掌、芦荟等多肉质植物。
百花园配备自动喷水雾化,遮阳降温,电热加温等系统,一年四季均可生产各种名贵花卉。
食用菌标本园
食用菌营养丰富,药用效果好,观赏价值高。本园采用贴近农家栽培方式,除栽培香菇、平菇、金针菇以及夏季的草菇、木耳外,还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培植多种珍稀食用菌,如姬松茸、鲍鱼菇、滑菇、大球盖菇、竹荪、灵芝等。
怡然休闲区
按照贴近自然、返朴归真的构思,设置绿化区、农趣馆、鱼池垂钓台、鲤鱼溪、绿色走廊、健身按摩道,奇异瓜果棚等。使人既体验农家情趣,休闲娱乐,又增长学识。
科教楼
本楼设置超大质检中心、组培研究室、科教馆、声像影视厅、培训中心、服务部等。从事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检测、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以及其他生资的化验;组培名花、名菜以及其他粮油品种脱毒苗;布置图片和实物,展示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名花果菜以及超大绿色生态产业链建设;通过影视展示超大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植物生长剂等的研发与应用;同时对超大属下进行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也可为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生物课、劳动技能课以及其他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此外,服务部还可提供技术咨询和绿色食品、观赏品以及无公害农资等服务。
高科技示范试验农场概况
超大集团高科技示范试验农场,位于福州市城门镇黄山村,南邻旺旺食品厂,背靠福厦高速公路,始建于1997年,引进以色列智能温室,面积达15亩。前期工程占地43.5亩,投入近千万元;二期工程拟扩建达150亩,含征地再投入3000万元,建成现代生物工程园、高科技试验场,集知识性、可观性和可操作性的福建省一流的科普教育基地。
一期工程已建成(或在建)科教楼、智能温室、组培研究室、名贵百花园、生态名果园、食用菌标本园、绿色科普走廊、怡然休闲区、农趣馆、鱼池垂钓台、鲤鱼溪等多学科多功能基地。科教楼集质检中心、组培研究、科教馆、声像影视厅、培训中心、新技术新产品服务部于一体。可开展相关技术研究、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农业以及绿色生态产业链建设等科普教育,还可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提供绿色无公害食品、观赏品以及无公害农资等服务。二期工程正在筹建中,拟建成规模宏大的生物工程园。
超大集团以"走绿色道路,创生态文明"为宗旨,致力于构建绿色生态产业链。成立三年来,在生物有机肥、植物生长剂、生物农药等无公害农资的研究、生产与供应;遍及全国10多个省近20万亩生产基地进行的绿色有机栽培;以及遍布福建等10多个省市区、港澳台、日本等的营销网络等方面,实行从农资供应→生产→销售全程无污染、无公害控制,赢得世人的信任与支持,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超大集团在黄山建设省级科普教育基地,业经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和福建省科协批准。超大集团绿色科普教育基地将积极探索,努力开拓,用行动来树立中国高科技农业的形象!用硕果来回报社会各界人士的厚爱。
四、专家智囊团
团长 首席专家
谢联辉 中科院院士、教授、博导、省科协副主席
教授,福建龙岩人,1958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农学系,1960-1961年进修于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历任福建农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
谢联辉,教授,福建龙岩人,1958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农学系,1960-1961年进修于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历任福建农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室主任、所长、院(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为福建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植物病毒研究所所长,福建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被选为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特邀审查员、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病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专家联谊会会长、省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主任、省学位委员会副主任、省自然灾害防御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省植病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他先后从事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免疫学、植物病毒学、高级植物病理学、植物病毒分类学、植物病毒文献选读和分子病毒学的教学工作,并培养出12名硕士和9名博士,教书育人,深受好评,先后被评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优秀教师,并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早期做过小麦秆锈病、稻瘟病和马铃薯病毒病的研究,很好地解决了当地的生产问题,特别是在小麦秆锈病的研究中还发现了菌源的越冬基地问题。1973年以来,系统研究了中国水稻病毒病的病原种类、分布、为害、传播、测报与治理,其成果被誉为是"对世界病毒的研究做出了新的贡献"。1981年4月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国际水稻研讨会上作了"水稻簇矮病,一种新的水稻病毒病"的特邀报告;1985年10月在日本筑波召开的国际热带水稻和豆科作物病毒病学术讨论会上被特邀作了"中国水稻病毒病研究"的大会报告,并被选为大会主席。他发现一种新的水稻病毒--水稻簇矮病毒,受到国际稻病学界的好评。他所报导的水稻齿矮病毒和水稻东格鲁病毒均系中国新记录。这些病害的发现,及时弄清了病毒的病原性质、传播途径和发病因子,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病毒的蔓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因此于1984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福建省优秀专家。此外,他还比较全面地研究了中国水仙、甘蔗、烟草、番茄和香蕉等植物的病毒种类、分布、发生和防治对策,报导了11个中国新记录和5个中国大陆新记录。前后发表在中外学术刊物上的论文130余篇,主编全国农业高等院校统编教材2本,主编、编著《植物病毒名称及其归属》、《水稻病毒》等多部专著。曾获我国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四等奖1项。
副团长
Cetin Sengonca 德国波恩大学植病所所长、教授
教授,现任德国波恩大学植病所所长、农学院学位评审委员会主席、德国有害动物生物防治学会理事、昆虫学会理事、德国环境保护协会理事、中德生防合作项目首席科学家、超大现代农业专家智囊团副团长等。
严 正 原省社科院院长,研究员
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论著(合作)有《对〈资本论〉若干理论问题争论的看法》(上、下)、《评介国外部分学者对〈资本论〉...
郑金贵 福建农业大学校长、教授、博导
福建农业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农学会理事、福建农学会副理事长、福建遗传学会理事长。1981年8月获福建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农学研究和特种稻的育种、栽培...
朱鹤健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原校长
现任福建师范大学自然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福建师范大学校长、省科协副主席、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以土壤与土地资源为研究方向,培养博士生20名,承担国...
谢华安 中科院院士
现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1959年毕业于龙岩农校,1964年福建农学院函授毕业。
四、三个时代和三个核心
三个时代
农业,作为人类的第一产业,已有数千年乃至上万年的历史。其间生产关系的演变,生产技术的进步是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过程。如果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变革史以及人类从事 农业活动对科学技术、物质投入的依程度两个方面来把握,我们可以将人类的农耕史划分为三个时代。
传统有机农业时代
这个时代一直从远古延伸到十九世纪。在这个时代里,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农业生态系统基本上以封闭的方式在运转,农业产量的提升主要依赖于耕地面积的扩大,外源化学物质 和能量很少投入基本封闭的系统中。因此一方面这个时代所生产的大都是纯天然的有机食品,没有人为化学污染的问题;但另一方面,这个时代的农业表现为产量低、抗病害及其它自然灾害能力弱。在这个时代里,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依附、从属,农业表现为低水平的自然协调性,人类创造了以农耕文明为特征的古代文明。
化学无机农业时代
这个时代从十九世纪开始,二十世纪中后期发展到顶点。回顾历史,从英国开始并逐步蔓延到全球的工业革命极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表现在农业上一方面是用科学的遗传 理论指导人类更新农业生产中的种群资源,另一方面则是大幅度地增加外源化学物质如化肥、农药、激素等和能量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投入,其结果是成倍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并 显著地增强了农业抵抗病虫害和其它自然灾害的能力,由此诱发了全球性的人口爆炸,进而加深了农业生态系统对外源物质和能量投入的依存度,但与此同时,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 、土壤、水、食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自身发明的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这已开始威胁到人类及其子孙后代的健康和生存。显然,由于生态失衡,我们进入了一种日趋严重的恶性 循环中,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表现为日益加剧的与自然的相互冲突。人类虽然通过工业革命创造了辉煌的工业文明,但人类对大自然的野蛮开发和肆意掠夺也引发了大自然的报复, 并最终导致自然与人类关系的全面对抗性危机。
生态农业时代
当代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全球性尖锐问题,如何从与大自然的对立抗争走向和谐统一,使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从相互分离走向有机结合与协调发展,已成为各国政治家 、理论家的共识-即可持续发展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全球农业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绿色有机农业时代。这个时代摈弃单纯依赖外源化学物质、能量的投入来扩大生 产能力的机械生产方式,通过引入现代生命科技的最新成果,强调无污染的农业生产资料的合理投入实现清洁生产,既继承了传统有机农业的精华,又赋予其现代科技内涵,绿色生 产资料如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等广泛应用,绿色栽培技术如免耕休耕、轮作间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普遍推广,使得农业生态系统维持在一种高水平的开放和平衡状态,大量生产 优质、营养、清洁、健康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满足人类第一需求。对应于这个绿色有机农业时代的是人类正在创造一种全新的、有别于传统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 、强调人与自然共同生息、生态与经济共同繁荣的生态文明。 回首人类千年沉浮,追寻民族复兴之路,带着辉煌的成就和切肤的创痛,人类的农业生产方式乃至整个文明形态正在经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
三个核心
现代农业发展的三个核心:龙头企业、现代种业、生态农业
我们认为,新世纪实现农业产业化要抓住三个最重要的核心问题,那就是龙头企业、现代种业、生态农业。
培植一大批优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市场竞争中大浪淘沙的结果,它意味着规模、意味着市场份额、意味着品牌、意味着标准、最终意味着效益。中国农业的发展需要靠千千万万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牵引。
建立以现代种业为核心的综合农业技术体系
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农业生产力的突破和跨越,总是以良种革命为先导的。每一次品种的改良都标志着农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与升级,良种在农业增产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是其他任何因素难以取代的。我们认为,21世纪世界农产品质量的竞争,核心是良种的竞争,谁拥有良种和先进技术,谁就能掌握质量竞争的主动权。因此,要加大动植物良种繁育 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力度,把良种良法作为关键环节来抓。
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农业道路
当代世界农业正在逐步进入绿色有机农业时代。以注重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协调和统一的生态农业,正在成为主流性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农产品处于短缺的 过去,提高产量无疑是政府和农户组织生产的第一选择。然而,在初级农产品已进入过剩,且国民食品消费时尚已转向追求优质、营养、清洁、健康的今天,大力生产有机、绿色、 无公害农产品,不仅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也符合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有利于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增强农产品的国际 竞争力。
经营理念
走绿色道路 创生态文明
我们旨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保护未来几代人生存环境的同时,为我们全世界提供新鲜、健康、好口味的农产品。
五、品牌形象
品牌标志
整体上看,标志又似一片绿色沃野,一轮朝阳正冉冉升起,它让人联想到生命、希望和自然,预示着超大所从事的是一个阳光、朝阳的产业,在这条绿色道路上,超大事业蒸蒸日上,一片辉煌;
标志图形内敛外张、锋尖勃显的设计,展示的是超大人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和敢当行业先锋的豪迈情怀;
三个元素统一、一致的朝向,给人以整齐、富有动感的视觉感受,突显出超大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迈进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整个标志又仿佛是一颗敢于与风雨抗争,生生不息的火种,点亮前行的道路,引导着方向,照暖世间的每一个角落。薪火相传,积厚流光;星火燎原,光芒万丈。它寓意超大发展不忘济民生、不忘回报社会的企业胸怀,更昭示着超大事业灿烂、辉煌的发展前景。
品牌价值
新鲜: 我们的主要产品为生鲜蔬菜,产品的新鲜度决定产品的竞争力,为此,我们致力改善物流,不断应用科技和管理创新缩短农产品由农地到饭桌的时间。
健康: 作为食品生产者,安全是我们的最基本标准,让消费者吃得营养又健康才是我们矢志不移的追求目标。
好口味: 在新鲜、健康的前提下,创造良好的口感、口味才是合乎美好饮食文化要求。我们致力为人类享受生活增添滋味。
企业愿景
为中国最优越的新鲜食品企业,为全球消费者提供营养及健康的食品。显浅的目标,其中极具深意。要将远景化为成果,我们要做到健康安全、顾客至上,体现对消费者的重视及服务,任用优秀人才、为企业贯注无限热诚,达致永续增长。超大为市场提供新鲜食品,滋养生命、润泽人心,是中国崛起于世界、走向现代化的一个象征。在“走绿色道路”的口号之下,我们恪守企业的一言一行,皆应符合保护生态及环境的原则,同时惠及社会及人类健康。“路遥无止境”,我们将继续为实践我们的愿景全力以赴。
超大盛鼎
熔铸“超大盛鼎”,旨在铭记创业阶段 “问鼎之心”,事业初具规模 “定鼎之意”,更鞭笞着超大人继往开来,以诚信的经营理念,团结与协作的精神,共同推进超大事业的发展壮大,鼎立中国现代农业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