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企业百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共展开床位4000余张,其中院本部2200余张,三0四、三0九临床部各900余张。共设临床、医技科室150余个,其中耳鼻咽喉科、骨科、心血管内外科、神经内外科、眼科、内分泌科、肾病科、老年医学、医学影像、护理等10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和聋病、老年心血管病、内分泌、肾病研究室等7个全军重点实验室,16个全军医学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骨科和老年医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

一、简介
中文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外文名: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简称: 301医院
创办时间: 1953年
类别: 三级甲等医院
国家重点学科: 6个
硕士点: 45个
博士点: 35个
院士: 6人
主要奖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概况
历史沿革
  简称301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前身是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1953年10月,总后方勤务部卫生部决定将“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改为“军委直属机关医院”。1954年7月,总后方勤务部卫生部将“军委直属机关医院”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一医院”。1957年6月,国防部批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一医院”番号撤销,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是以解放军总医院为依托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始建于1958年11月,1962年停办。1979年6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恢复军医进修学院。1986年9月批准正式列入全军院校编制序号。2004年全军整编将三0四医院更名为三0四临床部,对外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列入解放军总医院编制序列。
基本情况
  解放军总医院是全军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是国家重要保健基地之一,负责中央、军委和总部的医疗保健工作,承担全军各军区、军兵种疑难病的诊治,医院同时也收治来自全国的地方病人。
  全院共展开床位4400余张,其中院本部3400余张,三0四临床部1000余张。共设临床、医技科室103余个,其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骨科、老年医学等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全军重点实验室,13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13个全军医学研究所,1个全军医学专病中心。
  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科研仪器,有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PET)、含3.0T在内的不同类型的核磁共振、含64排在内的螺旋CT、体外震波碎石机、含3100在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治疗用直线加速器、X刀、电镜、ECT、激光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准分子激光仪等国际一流的医疗设备19702余件,价值百万以上医疗设备316余台,总价值19.4亿元人民币以上。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诊疗手段,促进了医院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临床初诊与确诊符合率达99.36%,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0.48%,治疗有效率达97.93%。2008年门诊量408万人次, 日均门诊量1.1万人次,收容病人12.5万人次,开展各种手术6.56万例。同时,医院每年开展250多项新业务、新技术,形成了明显的技术特色和优势,使许多疑难病得到有效诊治,许多复杂手术和重大抢救获得成功,一些诊断治疗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医院位于北京市复兴路28号院,占地面积118.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7万平方米。
学科建设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有专业技术人员4000多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859名,中国工程院院院士6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8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名,获南丁格尔奖2人,现有国家级学会主任委员19人,候任主任委员7人,副主任委员9人,全军医学科委会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人,副主任委员36人。既有一批知识渊博、造诣精深、誉名中外的老专家,又有一批经验丰富、素质优良、具有突出专科特长的中年技术骨干,还有一大批基础理论扎实、勇于开拓进取、在专业技术领域脱颖而出的后起之秀。
  军医进修学院是一所以继续医学教育为基础、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新型院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为全军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1996年被批准为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被批准为口腔医学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开展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35个 学科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45个学科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8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86名,在校博士研究生270余名,硕士研究生390余名,年招收进修生1000余名。
  医院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2009年全院承担各级别科研课题740余项,在研经费3.1亿元。近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4项),获军队奖172项(科技进步奖52项,医疗成果奖120项)。2008年国内论文总数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第一(3056篇),国内论文被引次数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第一(10214次),MEDLINE收录论文数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第二(307篇),SCI收录论文数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第十一(122篇)。医院主办的《军
医进修学院学报》,编辑出版的《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激光医学杂志》14种被列为国家核心期刊。
  医院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每年有700多名技术人员出国进修和技术合作,有400多名国外专家来院访问、讲学。先后聘请了150余名国外著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和技术顾问。
主要成果
  医院经过57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技术人才密集、临床学科齐全、仪器设备先进、整体医疗水平较高,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现代化医院 ,被评为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医院通过了总后勤部卫生部组织的“三级甲等”医院评审,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生部评为“模范爱婴医院”。还是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中心。医院始终坚持为部队服务的方向,保证军队伤病员优先就诊、住院,连续十年被评为全军为部队服务工作先进医院。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总部首长对解放军总医院十分关心,寄予厚望。1992年7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总医院题词“建设第一流的解放军总医院,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之后又为我院书写院名、院报等题词,为医院建设发展给予极大关心和鼓舞,全院同志不辱使命,牢记嘱托,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坚持姓军为兵的办院方向,坚持质量第一,病人第一,安全第一的服务理念,敬业爱岗、热忱服务、精益求精、创新发展,尽早把医院建设成医德、医术兼优,人才、成果两旺,理、工、医紧密结合,医、教、研协调发展的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医院。
领导团队   
主要领导
  李书章(院长,主任医师,教授)
  职务:院长


 
李书章(院长,主任医师,教授)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阮炳黎(政治委员)


 
阮炳黎(政治委员)
机构设置


 
机构设置
  

    

                  医院领导下面管理四个部门,分别是:医务部,政治部,院务部和护理部。

院士介绍
黄志强
  职位: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
  科室:肝胆外科
  黄志强,1922年1月出生,1944年毕业于前国立中正医学院,大学本科学历。毕业后在重庆中央医院(西南医院前身)任外科医师;1952年赴抗美援朝前线;1953年任副教授;1978年任西南医院副院长兼全军肝胆外科医学专科中心主任。现任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外科学特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军医进修学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是中华医学会资深会员、国际外科学会会员、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顾问、中华外科委员会顾问、中华外科学会胆道外科学组顾问、美国医学杂志中文版总编辑、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主编出版了《胆道外科》、《外科手术学》、《黄志强胆道外科手术学》、《黄志强胆道外科》、《肝脏外科学》、《创伤治疗学》、《腹部外科学基础》、《肝胆胰外科进展》、《现代基础外科学》、《外科手术学大全:腹部外科卷》、《现代腹部外科学》、《现代腹腔镜外科学》、肝脏外科手术学》、当代胆道外科学》等16部著作,共计1200余万字。
卢世璧
  职位:主任医师(教授)
  科室:骨科
  卢世璧,毕业于中国协和医学院,博士学历,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国际外科学会会员、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骨科学会人工关节学组组长、内固定学组副组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委员及北京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华骨科杂志及解放军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顾问、“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名誉总编辑、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工程学组委员等职。卢世璧教授先后发表论文160余篇,主编骨科专著3部,参加编写4部。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4项。1995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1996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现培养硕士研究生18名,博士研究生14名,博士后2名。在人工关节、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记忆合金棒矫正脊柱侧凸、微波原位热疗在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中的应用等多方面有独到的建树,是骨科界德高望重的著名专家。
王士雯
  职位: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
  科室:老年心血管内科
  王士雯教授是国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的老年医学和老年心脏病学专家。她在医学学术上的贡献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深入研究了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MOFE)这一新临床综合征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老化、功能低下,并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因此常因某种慢性病急性发作使某一器官功能衰竭而发生连锁反应,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如不及时妥善救治往往导致死亡。这是有别于外科多见的由创伤、大手术或败血症引起的一般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一个老年医学和急救医学的临床综合征。王士雯教授在三十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十多年的系列研究,包括大量基础研究,从老龄动物模型的建立到二十余项检测指标的确定,不仅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老年多器官衰竭这一新的综合征的命名,而且对其定义、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分期分型、流行病学、病因机制和救治措施均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国内外发表了MOFE论文50余篇,得到国内外学者认可。如其诊断标准、分期分型已被广泛采用。尤其突出的是由于提高了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并应用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指导抢救,使其救治成功率由29.7%上升到59.6%,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国外认为4个以上器官衰竭者死亡率100%,而她已成功地抢救4个以上器官衰竭患者数百例次,甚至有5个器官先后衰竭9次者亦抢救成功。


 
301医院(4张)
  

    二. 有效地保障了老年心脏病患者进行非心脏大型手术的顺利进行
  老年人因患有不同器官的恶性肿瘤或各种内外科急症(如脑溢血、急性胃扩张肠梗阻、胆结石胆囊炎急性发作等)需进行急诊或择期手术,术者和患者往往因顾虑心脏病严重(怕下不了手术台)而丧失手术时机。王士雯教授30多年来成功地组织保障3000余例(其中有800多例亲自参加)患有冠心病或/和肺心病老年人需急诊或择期进行脑、胸、腹、泌尿系等大型手术,使许多老年人延长了寿命,提高了生活质量。其死亡率不到1%。其中最高年龄达92岁,最多有9种严重合并症。严重的如一例73岁患有3次心肌梗塞,合并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脑血栓、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等需行结肠癌根治术者,成功地进行了全面内科保障。又如一例71岁患有脑栓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第9天又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跳骤停,复苏后因膀胱出血性休克也成功的进行了急诊膀胱癌切除术,术后安全出院。在王士雯教授领导组成了一个专为患有各种心脏病,如心肌缺血、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塞下需行手术者进行内科保障的技术班子,成功地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王士雯教授认为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救治经验的积累,只要医生能精心救治,老年人即使是高龄多病的老人,也能够并有权享受现代外科先进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效益。她早在1981年就率先在国内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例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心血管保障》,并在国际会议和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介绍我们的经验,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同。
  三.成功地进行了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填补了中国老年医学在心脏病方面的空白
  心脏病(其中主要为冠心病)是中国城市老年人占首位的死因。而老年心脏病病情与非老年人的有诸多不同,如症状多不典型,无痛型或无症状型显著增多,常有多发或多次梗塞,合并症多而严重等。近40年来,王士雯教授对老年心脏病,尤其是老年心肌梗塞包括多次心肌梗塞及其各种严重并发症的治疗和康复进行了广泛的临床实践和深入的研究,经手救治了上千例冠心病、心肌梗塞患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了专著和多篇论文,是中国老年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心肌梗塞)救治的权威专家。她不仅研究论述了老年心肌梗塞与非老年心肌梗塞之异同,还在美国麻省总医院进修深造期间,对864例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的冠脉病变及血栓特征,结合临床心电等特点进行了系列研究,并专题论述比较了以中国人为代表的黄色人种与以美国人为代表的白种人老年心肌梗塞之异同。其论文在国际及国内重要医学杂志及有关国际会议上发表,引起国际医学界的重视,先后有美、法、加、瑞士、前苏联等十多个国家的专家来信索取资料进行交流,在国际上有良好影响。她主持编写的中国第一部《老年心脏病学》、《无症状心肌缺血》均填补了中国心脏病学这方面的空白。最近她又组建了中国目前唯一的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着重对老年心脏病心肌梗塞的介入性治疗等先进疗法进行研究推广,以进一步造福于老年心脏病患者。
  四.为中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和与国际接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老年医学是一个新兴的医学学科。中国人口老龄化较发达国家为迟,因此这一学科的发展也较发达国家滞后。王士雯教授早在50年代就开始从事老年医学临床工作。30余年来,她在吸收推广国外老年医学经验,推动中国老年医学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老年医学与国际接轨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70年代以来她多次参加国际老年医学学术会议,先后赴英、美、法、日、西德、荷兰、加拿大、罗马尼亚等国家考察老年医学和老年心血管病学发展情况,著文将国际老年医学等方面发展情况向国内作了介绍。在国内最早(1978年)主持翻译了由瑞士、前苏联、西德、法国、意大利、美国、比利时、日本和加拿大等十个国家22名老年病各科知名专家合著的《实用老年病学》一书,在中国起到了老年医学启蒙教育的作用。她还主编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讲座老年病分册》,是中国最早的自己编著的老年医学教科书式著作。她是中国较早建立的军内唯一的老年医学研究所的创始人。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老年医学硕士生培养点和中国当前唯一的老年医学博士生培养点及博士后流动站的学术带头人,为中国培养第一批老年医学硕士生30名、博士生12名、博士后5名、高年资进修生20名。其中近30名已成为老年医学高级技术骨干,有的还在美、英、瑞士等国继续开展老年心血管病研究。她还积极将中国老年医学发展情况和经验向国外介绍和推广,先后40余次应邀参加国际老年医学和老年心脏病学会议,发表了论文30余篇。其中多次应邀参加美国老年心脏病学会理事会年会,组织同事们向该会年会上发表的论文数在各国中名列前茅(1997年在美、日之后为第三名,1998年在美国之后为第二名)。她现在是三个国外杂志的编委,先后被聘为美国老年心脏病学会理事、美国心血管病理杂志编委、美国心血管病理生物学杂志编委、香港老年医学会杂志编委和名誉顾问,为中国老年医学与国际接轨作出了积极贡献。
  主要社会兼职
  解放军第五届医学科学委员会常务委员、老年医学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常务委员
  中国北方老年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第十三届国际老年学会组织委员会委员
  第二届国际老年生物医学学会亚太地区委员会委员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委
  美国心血管病理杂志编委
  香港老年医学会杂志国际编委和顾问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副主编
  中国老年学杂志常务编委
  中国女企业家、事业家协会理事
  中国女医师协会常务委员
  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科技进步奖总后勤部评审委员会委员
  科技进步奖总后卫生部评审委员会委员
  解放军309医院科学技术顾问
  解放军305医院科学技术顾问
  解放军12医院科学技术顾问、名誉科主任
  由于王士雯教授在发展中国老年医学和老年心脏病学等方面的诸多贡献,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曾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中央保健委员会"特殊贡献奖"等奖励。1999年荣获何梁何利奖。1996年2月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开设科室
  血液病科消化科 心血管内科风湿科 小儿内科中医科 神经内科肾病科呼吸科 皮肤科 肿瘤科 医学心理科 介入医学科 骨科 泌尿外科胸外科 口腔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麻醉科心血管外科妇产科 眼科小儿外科老年心内科内分泌科康复医学科普通外科 针灸科生化科 微生物科 放疗科 超声诊断科理疗科 核医学科 放射科 激光科临床检验科病理科营养科小儿骨科整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
301医院肾病科
  解放军总医院肾科、肾脏病国家重点学科、全军肾脏病研究所是国内最大的肾脏病中心之一,由门诊、病房、血液净化中心 6 个医疗单元和重点实验室组成。门诊包括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还有 IgA 肾病门诊等,年门诊量 40000 余人次,已逐步建立以 IgA 肾病为主的门诊随访登记系统。病房包括 3 个病区 106 张床位,分别以接收全国各地病人及疑难危重病人、 IgA 肾病等慢性肾脏病诊疗观察、肾衰病人透析替代治疗为重点,年收治病人近 2600 例次,年肾活检 1000 例次,已建立了 6000 余例临床、病理、基因数据库,是国家和军队的临床药理基地。血液净化中心拥有 70 台血透机(含 CRRT 床旁血滤机),在老年人血液净化和多脏器损害的综合治疗、血液净化综合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验室现有价值 1800 万元的设备、面积 1300 平方米 ,包括临床检验室、病理室、细胞生物学室、分子生物学室、转基因室、电生理室等,建立了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等国际先进的技术平台。
  学科带头人 陈香美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主任委员、全军肾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学科在陈香美院士的带领下,在医、教、研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二次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97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基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中青年专项基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课题以及北京市、军队的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等 20 余项课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300 余篇, SCI 收录论文 50 余篇。主编著作 4 部,参编著作 8 部。近五年培 养 博士后 7 名、博士 45 名、硕士 29 名(含在读),进修生 300 余名,不少学员已经在全国各地担任了学科带头人。先后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 1 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一等奖 1 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4 项。获得新药国家发明专利 2 项。
在职专家
  
贾赤宇 整形外科 主任医师,教授 对难愈性创面、瘢痕及烧伤后畸形治疗经验丰富
汪月增
血液病科 主任医师 擅长结合实验检查和临床对疑难病
梁浩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教授 对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疑难
杨云生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教授 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炎
匡培根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教授 头痛、神经官能性疾病、脑血管病
于生元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在神经病学、神经病理及超微结构
陈香美
肾内科 主任医师,教授 

陈良安
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教授 专科技术全面,尤其在危重症诊治
黄志强
肝胆外科 主任医师,教授 

董家鸿
肝胆外科 主任医师,教授 长期从事肝胆胰外科临床与实验研

岗位解读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