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解读贸易

行业百科

    贸易,是自愿的货品或服务交换。贸易也被称为商业。贸易是在一个市里面进行的。最原始的贸易形式是以物易物,即直接交换货品或服务。现代的贸易则普遍以一种媒介作讨价还价,如金钱。 金钱及非实体金钱大大简化和促进了贸易,两个贸易者之间的贸易称为双边贸易,多于两个贸易者的则称为多边贸易。 贸易出现的原因众多。由于劳动力的专门化,个体只会从事一个小范畴的工作,所以他们必须以贸易来获取生活的日用品。两个地区之间的贸易往往是因为一地在生产某产品上有相对优势,如有较佳的技术、较易获取原材料等。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史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1. 清朝以前,中国各代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官方、民间贸易往来频繁。
1) 史实构建:
汉代的“丝绸之路”和“水上丝绸之路”:西汉张骞通西域后,西汉与西域、西亚的通商关系发展起来。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转运到安息,再经安息转运至西亚和欧洲的大秦,此乃“丝绸之路”,它成为中国与西亚、中亚、南亚和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前60年设立、后东汉恢复的西域都护,有效保护了东西商旅往来。与此同时,西汉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它加强了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联系,此乃“水上丝绸之路”,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B.唐代对外贸易发达。唐代封建经济繁荣,交通发达,从陆路、水路都可东达朝鲜和日本,往西经“丝绸之路”可达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洲许多国家;经“水上丝绸之路”可达波斯湾。唐政府鼓励外贸,广州和长安分别为唐朝南北国际大都会,在广州,唐政府设立市舶使,管理外商外贸往来。
 C.宋元政府鼓励对外贸易以增加财政收入。宋元对外贸易频繁,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征收商税。广州、泉州、明州是当时的重要港口,朝鲜、日本、越南、阿拉伯等是其重要外贸伙伴。
 D.明代前期贡赐贸易发达。为显示国威,明成祖命郑和出使西洋,它是不计经济效益的外交活动,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民间经济文化交流。广州、泉州、宁波、福州是明代主要的港口。
2)特点:官方外贸与民间外贸共同发展;商品品种的多样化,有丝绸和丝绸制品、书籍、茶叶、中药材等;中国处于主导、出超地位,政府积极鼓励,保护商贸往来,征收税收,成为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但中国官方贸易不以赢利为目的,以购取奢侈品为主,更与外交活动交织在一起。
3)原因分析:中国封建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是当时世界最发达的封建国家;封建政府实行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国与近邻和世界各国关系友好,相互往来频繁;封建政府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和政策,决定了中国政府开展的外贸活动依附于外交活动,不能适应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需要。
2. 清朝前期闭关自守政策之下的洋行贸易,买办经济产生。
   清朝前期,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对外侵略扩张;中国封建制度衰落,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当时的中国,没有正确应对强弱差距,发展社会经济,而是害怕西方先进的思想技术的传入,消极地抵御外国的侵略,在广州设立十三洋行,通过买办与西方国家进行有限的商贸往来,阻碍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赞成了中国的落后。
(二)、中国近代的外贸活动
1.中国市场不断开放,近代外贸活动不断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的发动、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租界、租借地、势力范围的划定,中国市场不断向列强开放,外国商品和资本如潮水般涌入中国,中国自然经济不断解体。
2.列强经济侵略与中国经济的顽强抵抗。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 “协商关税”,控制了我国关税权;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了我国贸易主权;攫取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控制我国海关大权。中国国门形同虚设。列强凭借取得的特权,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加紧输出商品,抢夺我国廉价的原料和原料产地、廉价劳动力;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更以资本输出为主要经济侵略形式。列强的经济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民族经济利益,造成中国民族经济畸形发展,但客观上又为我国近代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条件,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它们在经济市场上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艰难的竞争,客观上抵御了外国经济的扩张,但由于先天的不足,中国在竞争中总是处于劣势。
3.官僚资本,中国经济的畸形儿,勾结帝国主义,压制民族经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封建官僚买办资本,即官僚资本产生,它以四大家族为代表,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它控制工商业,独占金融,操纵中外贸易,在国民党统治的22年里不断膨胀,成为二战后美国侵华的工具;1949年被人民政府没收为国营经济。
(三)、新中国的对外贸易
1、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冲破帝国主义封锁,发展对外经济  
1)、为了冲破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新中国在外交上“一边倒”,在经济上,积极发展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往来,以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这也给当时中国的外贸体制打下了深深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
2)、为活跃国民经济,引进中国必需的生产生活资料,新中国充分利用香港这个国际自由港,既大力发展与香港的经贸往来,同时以香港为中转站,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外贸活动,这对当时中国弥补经济的不足,争取更多的外汇发挥了重要作用。
3)、新中国为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发展国际反帝统一战线,中国尽己所能,大力援助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相互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深了中国与各国人民的友谊,这对中国冲破重重阻碍,重返联合国,跻身世界政治大舞台,发挥了积极作用。
2、1978年后,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为引进外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将中国商品打入国际市场,逐渐向世界敞开了中国国门,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国加入APEC、WTO等国际经济组织,积极参与世界经济竞争与协调发展。
    在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中,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外贸政策,主动开放,积极发展,严格规范所有外贸行为,既尊重外国风俗习惯,遵守他国法律和世界贸易规则,又不允许外商破坏中国法律,干涉中国内政。
(四)、几点启示
    从中国外贸发展史可以看出,当中国社会制度先进、国力强盛时,总会采取积极主动的外贸政策,拉动自身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社会制度落后、国力衰微时,总想闭关自守,自我封闭、自我孤立,最终日益衰落、被动挨打。由此可见,对外开放开明,外贸活动的发达,是一个国家走向兴盛的标志。
二、中国对外贸易行业现状及前景
    随着我国货物贸易和利用外资的不断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领域、对外放进一步扩大,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收支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由于目前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到位,加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发展,如能源短缺、利用率不高、对外贸易的摩擦,使得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种种挑战。但是,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预计,2007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货物贸易发展状况
    货物进出口贸易高速发展,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地位上升。贸易主要对象和贸易差额对象变化不大, 但对日本却从贸易顺差变为贸易逆差。中国贸易的十大对象顺次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地区、东盟、韩国、台湾盛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其中,日本、美国、欧盟和香港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能否顺利建设小康社会,缩小城入乡贫富差距。农业谈判能够有效地纠正国际农产品市场及农产品贸易领域存在的扭曲现象,有力地推动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和欧美农业政策的调整和改革。从我国农产品的价格走势和农产品品质来看。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将由以前高补贴下的价格转向以品质为中心的非价格竞争,然而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的部分农产品价格却因其成本和管理流通费用的增加而上涨。从总体上讲,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和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近1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使粮价也随之快速增长。据匡算,目前我国小麦、玉米、大米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水平已经高于国际平均价格的二至七成,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另外,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大部分是质量低劣、档次偏低、高附加值少的初级品,其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来源于价格优势,而其价格优势又建立在廉价的劳动力上,面对发达国家优质廉价的农产品,中国的优势农产品如果不及时增加科技含量,迟早将被国际市场所淘汰。
    目前,美国和欧盟对削减工业产品关税均表示支持。建议提出削减发展中成员七大领域的主要出口产品关税,其中包括目前关税普遍较高的服装、鞋、纺织品,皮革制品等,对于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中国来说还是有利的。但对于贸易方面的摩擦仍需通过谈判,协商。工业产品关税委员会希望这些要点的提出可以进一步促进各成员对此展开具有建设意义的讨论以使市场准入委员会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谈判模式上取得一致。同时,还希望在讨论上述内容时,各成员能够遵守世贸组织协议并从维护基于市场开放的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系出发发表各自的观点。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最主要贸易增长点
    随着中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逐渐超过初级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大量机电产品的进口加快了中国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有原油、电子管半导体、机械设备、煤炭、 合金钢和高碳钢、电气仪器、纸张、棉花、玉米等。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汽车、电子元件、家用电器、机构设备、办公机械. 船舶、服装、鞋类、化工产品、人造长纤维织品、钢铁、加工食品、鱼类及活动玩具等。须指出的是,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机电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是衡量一国贸易强弱的重要标志。中国出口中的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少,低端产品多,缺乏核心竞争力;出口商品中仍存在高污染、高物耗、高能耗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比重不高;出口市场过于单一;出口厂商存在恶性竞争现象等。在中国庞大的对外贸易额中,加工贸易占到了半壁江山。无论是初级产品、一般工业制成品还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商品均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在外资企业的大规模出口中,中国获得的真实收益并不算高。由于外方控制了收益最高的设计、研发、品牌等环节,中方得到的只是份额很少的加工费。针对这些问题,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中国外贸工作的重点应是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继续限制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促进国内产业升级。但对大部分企业来说,实现产业升级是一项极其艰难的任务,中国在迈向贸易强国的路上仍然任重道远。
    从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现阶段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特征看,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将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产品附加值将略高于一般工业制成品而低于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国际技术扩散和国际高技术产业分工的利益,推动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保证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实现出口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从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转变。
(三)、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出口基本同步增长
    中国将继续保持加工贸易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与中国的出口基本同步增长,但对过去我国对出口加工产品只能获取很低的附加值。中国将研究建立加工贸易监测体系,重点跟踪、预警容易迁徙和引发贸易摩擦的产业和产品。要求各地商务部门赋予国有和民营企业平等的竞争机会和地位,在技术服务、市场开发、信息咨询、人员培训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技改和研发等环节的支持力度,增强自有品牌、自由技术产品的开发能力,提高国有和民营企业在加工贸易发展中的主导权。从早期的低附加值产品升级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由最初的全部进口料件加工装配向更多地采用国产料件转变,国内增加值不断提高;地区分布也从早期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扩展到长江三角洲和其他沿海地区,并逐步向内陆扩展。加工贸易正在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来看,在跨国公司的渗透下,加工贸易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样是来料或进料加工,但是“料件”的性质却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从一般的加工用料向跨国公司的中间产品过渡,直接纳入了跨国公司全球增值过程,使我国加工贸易档次从单纯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向包含有相当份量的技术资源优势。跨国公司的介入,一方面使我国加工贸易的实质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另一方面也使我国通过加工贸易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层次迅速得到提升。加工贸易不仅会通过掌握先进技术、配套行业以及国际销售渠道而向一般贸易转变,而且还会使加工贸易从一般的加工工序向技术领先的行业发展转变,最终使我国加工贸易真正提升为体现国际潮流的主导贸易方式。
(四)、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私企业成为推动进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
    长期以来外商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吸收外资加大开放力度。因此有以下几点建议:1、改变引进外资政策的战略目标。引进外资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国内企业发展及竞争力的提高,而不应该把追求GDP的增长做为最终目标。引进外资的规模和档次应该以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为限度。在我国企业竞争力较强的行业可以通过引进外资鼓励进一步的竞争,在我国企业竞争力较弱的行业应该慎重引进外资,同时要鼓励本国企业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提高竞争力。在某些敏感行业如金融部门应该限制外资企业的进入,同时加快国内企业的改革,加快对国内资本的开放。中央统一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应该对目前各地实行的一些不规范的优惠政策进行清理整顿,制止各地盲目引进外资的竞赛。改变过去以竞相压低土地价格、牺牲财源和随意性的财政补贴等恶性竞争手段的招商模式。建立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完善投资服务体系,形成良性的产业链,发挥产业积聚优势,吸引符合我国产业规划和政策的外资。2、贯彻国民待遇原则,创造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的平等竞争机会。在税收、资本管制、外贸体制和市场准入等方面外资企业在和国内企业都应该一视同仁。3、提高资本管制的效率。在逐步放松资本管制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提高资本管制的效率,某些项目仍然可以适当放宽,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创造更有利的环境,但是要加强对外资企业利润汇出、短期资本流动和资本流动中的异常行为的监督。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如何充分发挥民企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力,增加就业率成为热点的话题。1、是逐步进入重化工业和基础产业,产品质量档次大幅提高;民营企业还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发明专利和新产品开发方面都占重要比重。2、企业资本规模明显扩大,产权结构日益多元化;个体、私营企业数量和资本规模大幅增加。据悉,到今年九月,中国私营企业已达四百一十九万户,注册资金总额达到五点八万多亿元;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近年也发展迅速。有关方面统计资料显示,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私营企业有三百三十六家,在香港有一百一十九家,在美国有六十六家,在新加坡有五十五家。3、管理人员素质提升,治理结构走向规范,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私营企业主比例大幅度提升,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企业设有股东大会和工会,企业内部组织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