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成立于1987年,原名中信实业银行,是中国改革开放中最早成立的新兴商业银行之一,是中国最早参与国内外金融市场融资的商业银行,并以屡创中国现代金融史上多个第一而蜚声海内外。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信实业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大潮中逐渐成长壮大,于2005年8月,正式更名“中信银行”。2006年12月,以中国中信集团和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为股东,正式成立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同年,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与欧洲领先的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建立了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关系。2007年4月27日,中信银行在上海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同步上市。2009年,中信银行成功收购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信国金)70.32%股权。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信银行已成为国内资本实力最雄厚的商业银行之一,是一家快速增长并具有强大综合竞争力的全国性商业银行。
企业规模
注册资本:会计核算中,注册资本=总股本。
截止到2011年8月3日中信银行总股本为4678732.7万股,8月3日收盘价每股面值4.54元。
H股每股面值小于A股,注册资本约为2000亿元(包含AH股、限售股、流通股)
工商登记情况:1987年成立注册资本8亿元,2004年增资至140亿元,2005年增资至177.9亿元。2006年12月31日完成改制成立股份公司,注册资本为311亿元。
网点分布: :中信银行的业务辐射全球近130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设有78家分行和622家支行,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西部经济发达城市。
员工数量:全行拥有33,000余名员工,其中有26000多名业务人员
业务内容
业务范围:人民币存款、贷款、结算、贴现业务;汇兑、旅行支票、信用卡业务;代理收付和财产保管业务;经济担保和信用见证业务;经济咨询业务;外汇存款、汇款、放款、担保业务;在境内外发行或代理发行外币有价证券;贸易、非贸易结算;外币票据的承兑和贴现、买卖或代理买卖及外币有价证券;外币兑换;出口信贷。
业务重点:目前银行资产的构成包括对公信贷资产、个人零售业务贷款、票据融资,以及国际业务领域的资产等等。其中对公信贷资产是主要组成部分,但个人零售业务贷款以及国际业务领域的资产占比在逐步提高
业务规模以优质的服务向企业客户提供公司银行业务、国际业务、资金资本市场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同时向个人客户提供个人理财、信用卡、消费信贷、私人银行、出国金融等全方位金融产品。
业务收入:凭借业务的快速发展,优秀的管理能力、出色的财务表现和审慎的风险控制,中信银行近年来的成就广获业界认同,并深受国内外权威机构的肯定。在英国《金融时报》公布的“2010年全球市值500强企业排行榜中,中信银行排名第185位。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10年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中,中信银行一级资本和总资产排名分别位居第67位和第72位。在英国品牌顾问公司Brand Finance2010年的评测中,中信银行品牌跻身全球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位列第480位,品牌价值23.42亿美元。在中国《金融时报》和中国社会科学院2008-2010年度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金龙奖”评选活动中,中信银行连续两年荣膺“最佳股份制商业银行”称号。
管理者背景
田国立
1960年12月出生,2010年12月任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高级经济师,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基建系基建财务与信用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历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助理、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总裁,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小宪
行长 经济学博士 高级经济师
1982年至1990年,在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计划处,历任副处长、处长;
1991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助理;
1992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市分局副局长;
1994年,任招商银行北京分行行长,2000年,任招商银行副行长,
2001年,任常务副行长、招商银行董事;
2004年至今,任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常务董事、副总经理,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中信银行行长,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中信嘉华银行有限公司董事。陈小宪先生同时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教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曹彤
副行长
1990.07-1994.01 人民银行北京分行计划处 干部
1994.01-1998.02 招商银行北京分行计划资金部 职员、副经理
1998.02-2000.03 招商银行北京分行营业部 经理
2000.03-2002.06 招商银行北京分行 行长助理、副行长
2002.06-2004.06 招商银行总行个人银行部 总经理
2004.06-2004.12 招商银行深圳管理部 副主任(主持工作)
2004.12-2006.12 中信银行 行长助理
2007.01 中信银行 副行长
孙德顺
副行长
1981-1984 中国人民银行
1984-2005 中国工商银行 海淀区办事处、海淀区支行、北京分行、总行数据中心(北京)等单位
1996-2005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 副行长,期间曾任总行数据中心(北京)总经理
2005-2010 交通银行北京分行 行长
2011 中信银行 副行长
欧阳谦
副行长 博士
1988.07-1994.04 中信银行资金部 主任科员、副经理、经理
1994.04-1995.07 中信银行 行长助理
1995.07 中信银行 副行长
苏国新
副行长
1991.08-1993.10 外交部翻译室 三秘
1993.10-1997.06 中信集团办公厅公关处 翻译
1996.01-1996.12 瑞士银行和美国保险经纪公司(M&M)工作
1997.06-2003.01 中信集团办公厅秘书处 秘书
2003.01-2004.12 中信集团办公厅 主任助理
2004.12-2006.12 中信集团办公厅副主任,党委办公室副主任
2007.01 中信银行 副行长
曹国强
副行长
1988.07-1992.06 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计划资金处 干部、副处长
1996.01-1998.11 招商银行深圳管理部计划资金部 总经理
1998.11-2005.04 招商银行总行计划资金部 副总经理 、总经理
2005.04-2006.04 中信银行计划财务部 总经理
2006.04-2007.08 中信银行 行长助理兼总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
2007.08-2010.04 中信银行 行长助理
2010.04 中信银行 副行长
张强
副行长
1990.09-1998.05 中信银行信贷部 科员、一科科长、副总经理、总经理兼信贷处
经理
1998.05-1999.06 中信银行济南分行 副行长、行长
1999.06-2000.03 中信银行青岛分行 副行长兼济南分行行长
2000.03-2006.04 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 副总经理、总经理
2006.04 中信银行 行长助理兼总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
2007.03 中信银行 行长助理
2010.04 中信银行 副行长
曹斌
纪委书记
2001.01-2002.02 中信集团公司人事教育部 干部
2002.03-2002.08 中信证券公司 总办负责人
2002.08-2008.03 中信控股公司 董事会秘书、总办总经理
2008.03 中信银行 纪委书记
王连福
工会主席兼首席合规官
1984.12-1987.05 中信公司人事部调配处 干部
1987.05-1991.06 中信银行办公室 科长、副主任
1991.06-1995.06 中信银行人事部 副主任、主任(总经理)
1995.06-1996.03 中信银行 行长助理兼人事部总经理
1996.03-1999.02 中信银行 行长助理
1999.02-2002.12 中信银行 机关党委书记
2002.12 中信银行 纪委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2004.05 中信银行 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机关党委书记
2008.03 中信银行 工会主席、机关党委书记
2011.03 中信银行 工会主席兼首席合规官、机关党委书记
公司培训
中信银行人才发展的C.A.N.计划
对于中信银行新员工来说,当他们看到C.A.N.三个字母时,第一反应并不是can这个单词,而是中信银行的C.A.N.计划。
过去的五年是中国银行业有史以来最为辉煌的五年。短短五年多的时间里,银行业总资产翻了2.7倍,高速增长态势可见一斑。随着银行业规模的激增,银行从业人员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以中信银行为例,截至2010年末,中信银行拥有员工3.36万人,这比2009年末的2.42万人,整整多出9400人,增幅达39%。
银行人员的迅速增长,使银行培训力量面临很大挑战。如何让新员工迅速融入新环境,进而认同银行的企业文化?如何向新员工普及银行知识,使其成为合格的银行员工等一系列问题成为考验商业银行智慧的难题。
对此,中信银行推出了前述的“C.A.N.计划”。
人才建设产业链
“我进入中信银行之前是学计算机的,对银行业务一窍不通。”一位2009年进入中信银行的新员工回忆,刚到中信银行时心里特别忐忑,担心浮于形式的培训不但会浪费时间,更重要的是发愁如何融入新环境,学习银行知识。
但后来,这位新员工才明白,自己之前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因为从2008年起,中信银行就正式推出了新员工的C.A.N.计划。所谓新员工C.A.N.计划,简单而言就是将新员工入职培训分为三个阶段:培训营(Camping)、基层实习(Action)、“导师制”在岗培训(Navigating),三段流程下来,帮助新员工完成身份的转变。
“随着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张,有大量的新人进入到组织当中。以往的传统模式,就是采用简单的集中培训,效果因各地的情况不一样。”中信银行总行培训中心总经理张琳表示,新员工对于培训知识的理解,有偏颇、差异,可能产生信息衰减。C.A.N.计划从培训、实习到手把手的指导,环环相扣,解决了简单授课的信息衰减问题。张琳还介绍称,与此同时,中信银行还开发了“新人珠峰攀登之旅”系列标准化电子课件,实现全行新员工培训的“四个统一”,即统一的培训组织形式、统一的操作流程、统一的课件体系、统一的考核机制。
“企业对新员工培训的趋势是要把员工当成客户对待。”一位从事银行业培训的第三方机构称,中信银行的这一套新员工培训系统,与将员工当成客户对待的理念如出一辙,有利于新员工尽快实现向职业人和岗位人的成熟蜕变。
借助新员工培训体系的实施经验,中信银行还进一步深入推进全行培训体系建设工作,成功建立起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产业链。对于中信银行来说,人才培养产业链架构已非常清晰:上游是一个个新入行的大学生;产业链的下游则是素质合格的银行从业者。
“存量资源”的升值
如果说新入行的员工是银行人力资源的增量部分,那已有的老员工则是银行的存量资源。由于存量规模巨大,这部分人力资本的再提升是银行提升竞争力的根基。
在国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人员包袱远大于股份制银行。股份行员工平均年龄小于四大行,素质也相对较高。但值得警惕的是,金融是一个创新频繁的行业,人力资本需要培训才能增值,离开了培训只能是不断折旧、贬值。
2010年,中信银行培训总投入达到6000万元,比2009年的4000万元,增加2000万元。2010年全年,中信银行人均培训天数由2009年的2.8天,上升到2010年的6.78天。
举例而言,2010年,仅仅安全教育培训一项,中信银行就举行了约1431次。全行共组织消防、防抢、现钞押运等内容的现场模拟演练约150次。中信银行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而针对人员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现实情况,中信银行还专门构建了网络学院,已解决跨地域培训的难题。所谓网络学院,简言之就是以网络为载体,具有双向沟通功能与丰富学习资源环境的全新的培训平台。
“网络学院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它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使员工培训更具广泛性,真正做到了全员培训。”张琳表示,网络学院的目的在于推动业务的发展。例如,业务系统研发时,培训中心就会配合业务部门,开展相应的网络培训。
企业文化
中信银行拥有一支业绩卓越、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他们在金融领域平均拥有超过二十年的从业及管理经验,均为业内知名专家,具有创新的管理理念及全面的操作经验。近年来,在这支优秀管理团队的带领下,中信银行秉承“坚持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追求滤掉风险的利润”、“追求稳定增长的市值”和“努力走在中外银行竞争前列”经营管理理念,积极发展公司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国际业务、资金资本市场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汽车金融业务、托管业务、信用卡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等,并拥有一流的对公客户服务能力,领先同业的国际贸易结算业务、物流融资业务和资金资本市场业务,极具创新能力的投资银行业务以及特色鲜明的零售银行发展战略享誉业界。